立足曲阜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独特区位优势,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以“传承中华文脉、赋能职教发展”为核心,通过“课堂筑基、实践赋能、产教协同”三维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度融入办学全过程,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圣地职教”文化品牌,成为区域内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

(图片说明: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孔庙大成殿前诵读经典,师生神情庄重,尽显文化传承热忱。)
课堂筑基:让非遗技艺与思政教育“活”起来
“扎染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工匠精神传承。”在文化旅游学院的《美术基础》课堂上,崔晓倩老师正带领学生用青黛、茜草等天然染料进行创作,一幅幅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装饰画、一件件充满创意的生活用品在学生手中逐渐成型。为让传统文化融入美育教学,学校特意将国家级非遗扎染技艺引入课堂,构建起“理论讲解+实操体验+创新设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直观领悟传统工艺的精髓。

(图片说明:学生在扎染课堂上专注创作,手中布料已呈现出灵动的蓝白花纹。)
思政课也打破教室壁垒,走进春秋书院等文化圣地。师生们在圣境之中齐声诵读《论语》,自编自演的《百家争鸣》情景剧生动再现先贤智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在沉浸式体验中转化为师生的道德自觉。这种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的模式,打造出学校独具特色的“行走的思政课”品牌,让思政教育更具温度与深度。

(图片说明:师生以古礼为根基、现代商道为脉络,通过孝亲礼复原与拜师礼创新展演,奏响传统工匠精神与现代商科教育的时空交响。)

(图片说明:学生感受传统技艺的智慧,同时领悟“工匠精神”与“知行合一”的当代意义。)
实践赋能:让文化传承扎根校园浸润人心
对于每一届新生而言,入学的第一堂文化课都极具仪式感——走进孔府孔庙开展沉浸式研学。在孔府“戒贪图”前,教师细致讲解其“警示廉洁”的文化寓意,引导学生将“礼义廉耻”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在孔庙大成殿前,师生共同诵读经典、瞻仰圣像,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如今,这种“实地感悟+名师解读”的研学活动已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内容,让传统文化在亲身体验中扎根于心。

(图片说明:师生前往孔府孔庙开展沉浸式研学,传承经典国学瑰宝。)
学校还以“天工开物”工匠精神宣传月为重要载体,陆续举办影像作品展、手工技艺workshops等系列活动。同时,将儒家文化元素全方位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设置经典名言展示区,让师生在行走间与先贤对话,营造出“耳濡目染学文化、知行合一传文化”的浓厚校园氛围。


(图片说明:“天工开物”部分作品展示。)
产教协同:让文化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学校已形成“课程有融合、实践有载体、产教有协同”的文化“两创”工作格局。近三年来,学生累计斩获国家级、省级文化类奖项50余项,兼具专业技能与文化底蕴的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石门山校区更成功获评曲阜市工匠学院。其中,“非遗进校园”“行走的思政课”等特色活动已成为区域文化教育名片,学校也由此成为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先行者。
展望未来,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将以创建职业技术大学为目标,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的融合范围,计划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专业中融入传统工匠精神;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共建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不断丰富实践载体,打造常态化文化体验平台,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新时代能工巧匠筑牢坚实文化根基。
打开“今日曲阜”看评论